关于《南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1-2035年)》的解读
近日,《南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保护规划》)已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南阳市人民政府将予以印发实施,现将相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规划背景及意义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传承和遗产保护工作,多次提出关于历史文化保护的论述和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复兴、彰显文化自信和构筑中国精神的重大战略任务。2021年9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要求“以历史文化价值为导向,按照真实性、完整性的保护要求,适应活态遗产特点,全面保护好古代与近现代、城市与乡村、物质与非物质等历史文化遗产,在城乡建设中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意见明确:“到2025年,多层级多要素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初步构建。到2035年,系统完整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全面建成,城乡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充分利用,不敢破坏、不能破坏、不想破坏的体制机制全面建成”。
南阳古称宛,有2800多年的建城史,是春秋战国时的楚国重镇、西汉的五都之一和东汉的南都,是楚文化和汉文化的集中代表地之一。明清时,南阳城为南阳府所在地,是“万里茶道”的重要枢纽,清代形成的“梅花城”格局,在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上独树一帜。198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正确认知和有效保护南阳现存的历史文化遗产,培育优秀文化传承体系,增强南阳的文化软实力,提升核心竞争力。要放眼中华文化五千年发展的大格局,充分认识南阳在军事、交通、工商业、科技、文化、城建等领域所具有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代表性地位,全方位系统总结提炼南阳在中华文明传承发展中的地位、价值和特色,建立南阳历史文化讲述体系,落实价值载体,彰显南阳文化魅力,提升南阳历史文化价值。
二、规划编制过程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有关要求,加强南阳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管理,正确处理城市建设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村名镇保护条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住建部20号令)、《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我市于2019年启动了《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从南阳历史脉络、现状遗存和未来发展等方面对南阳历史文化进行综合分析,全面统筹把握南阳的历史文化价值,全面建构南阳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系统保护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各类遗产载体,促进南阳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保护规划》相继通过省住建厅、省文物局和住建部、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专家评审,省政府于2024年7月23日予以批准,并下发了《关于南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1—2035)的批复》(豫政文〔2024〕141号);按照《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规范规划期限至2035年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报批工作的通知》(豫建设计﹝2022﹞145号)要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经依法批准后30日内,应报住建部、国家文物局及省住建厅进行备案,及时公布经依法批准和备案的保护规划。目前,《保护规划》已按程序完成了备案,现将由市政府向社会公布实施。
三、规划主要内容
(一)基本保护原则
真实性的保护文物古迹、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等的物质遗存,不能拆真建假;整体性的保护南阳梅花城一城四寨的格局及其依存的独山、白河等山水环境;全面性的保护南阳全域范围内、从原始社会至近现代各个时期形成的各类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地认识文化遗产在中华文明进程中体现的意义和价值,建立南阳市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彰显城市文化底蕴,讲好南阳故事;动态性的坚持以用促保,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让历史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实现动态的、可持续的传承与发展;渐进式地制定科学的计划,逐步推进文物修缮、古城更新、街区整治等工作,避免大拆大建。
(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和内容
《保护规划》的保护范围为南阳市行政辖区,面积2.66万平方公里,以历史城区为重点范围。
1.在全市范围内构筑“一核一带多线”的市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格局。一核:依托唐白河平原形成南阳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核心区,统筹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一带:楚长城遗产保护带。多线:万里茶道、古驿道、长征等历史文化线路和南水北调生态廊道;重点保护市域范围内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266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等文物古迹4506处,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特色小镇3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2个,国家级传统村落8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6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3个,省级传统村落74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2条,历史建筑138处,工业遗产、农业文化遗产和水利遗产258处、古树名木10687株,非物质文化遗产177项;保护楚长城遗产保护带,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加强对楚长城沿线文物普查,做好楚长城沿线点段的标识展示工作;保护万里茶道历史文化线路。保护南阳府衙、赊店古镇、南阳天妃庙、扳倒井驿站等4处万里茶道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中的遗产点,加强对万里茶道沿线相关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梳理、保护和价值研究;保护三鸦道、商於道、方城道、宛郢道、西南道、东南道等6条主要的古驿道。全面普查、梳理古道及相关遗存保存情况,考证驿道位置和走向;全面普查并重点保护南阳境内的红二十五军长征线路相关遗存,对独树镇红二十五军七里岗战斗遗址等长征文物本体及环境实施严格保护和管控,保护荆紫关镇相关红色遗存。实现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
2.在中心城区建立“九山一水、一城四区”的保护结构。重点展示汉文化、商贸文化、军事文化、府衙文化等,整体展示梅花城特色格局和南北交汇的城市风貌。保护独山、遮山、紫山等九座山体、白河及其支流水系,保护以南阳古城为主的历史城区以及卧龙岗文化片区、百里奚文化片区、汉宛城文化片区和商周古遗址文化片区;保持独山与历史城区之间的眺望景观,控制卧龙岗及白河沿岸建筑风貌的总体协调性;重点保护南阳武侯祠等文物保护单位和南阳汉画馆等文化设施和馆藏文物,保护卧龙岗的地形特征,通过生态修复等方式提升卧龙岗的整体环境,突出以诸葛亮为代表的三国文化特色;保护百里奚故里碑、马五冢等文物保护单位,结合文献考证与考古勘测确定百里奚墓位置,突出以百里奚为代表的名人文化特色;重点保护汉宛城城墙遗址、瓦房庄冶铁遗址、中原技校画像石刻等文物保护单位,提升汉城河沿岸景观环境,揭示汉宛城格局,突出南阳的汉文化特色;重点保护十里庙遗址等商周时期的古遗址,建设遗址公园,突出南阳的先秦文化特色。
3.以清代南阳梅花城的一城四寨为基础,保持古城格局的完整性。保护由汉宛城、隋唐宛城、明清府城、清末梅花城四部分叠加而成的城郭格局。通过亮城、塑景、串游、宣文四大展示策略,系统展示南阳梅花城明清时期延续至今的历史格局风貌以及自汉代起传承千年不断的传统文化特色。
4.以强化历史街巷保护为主,恢复沿街界面传统风貌。主要保护和平街、民主街、解放路、联合街等明清时期形成并延续至今,空间尺度未发生较大改变的街巷。应保持街巷原有的位置、走向、宽度和两侧建筑高度不变,不得拓宽,恢复沿街界面传统风貌。
四、解读机构
解读单位:南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解读人:闫德毅
联系电话:0377-61163898
相关阅读:
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1—2035)的通知
来源:南阳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