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警风采 | “豫警好榜样”王楠:无声破译“犯罪密码”
王楠,女,汉族,1988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南阳市公安局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分局案侦大队警务技术二级主管、物证鉴定类文件检验工程师。
2011年参加公安工作以来,王楠始终扎根基层刑事技术一线,她隐于幕后、甘当绿叶,奔波在案发现场、埋头在实验室里,抽丝拨茧让物证“说话”,还原真相破译“犯罪密码”,先后勘查现场8837起,利用各类痕迹物证直接认定犯罪嫌疑人847人。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个人嘉奖2次,荣获全省公安机关“成绩突出女民警”、全市“优秀人民警察”等称号。
37本工作笔记 磨砺刑技真本领
“干刑事技术这一行,最重要的就是细心,错误的信息会导致整个案件侦查方向的偏离。”王楠坚信只要把工作做到极致,便是成功。
现场勘查是个富有挑战性和诸多风险的岗位,是技术活,更是体力活。爬高楼、钻下水道……不管白天黑夜、雨雪风沙、严寒酷暑,只要有警情,王楠总是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在恶劣的环境下,王楠往往要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她一次次战胜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最大限度提高现场证据的利用率,为案件准确定性和快速侦破提供技术支持。
为了获取破案“真经”,王楠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数据库,只要是她经手的案件,全部有迹可循。大到命案现场、小到寻常盗窃,一张张案发现场的照片标注清晰,一本本现场勘查的笔录记载翔实。王楠用一本本工作笔记,一笔一画地写下了每起案件的勘验情况,以及案后复盘与总结。目前,王楠的数据库已包含了3.73T的电子照片、2493份勘验笔录、927份人身检查及提取笔录、3122份痕迹物证登记表、2713份比对样本等,记录了满满37本厚厚的工作笔记。
没有收获绝不收工 担当尽责护民安
大案要案关乎社会和人心安定,但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感受,更多是涉及民生的小案。“破小案,保民生,聚民心”。每一次奔赴案发现场,不管案值多小,王楠都全力以赴、认真对待,最大限度追赃挽损,没有收获绝不收工。2024年以来,王楠通过快勘、快录、快比等六快工作机制比中前科人员62人,破获民生案件110起,示范区分局破案率由2023 年的49.22%提升至77.46%,挽损金额由2023 年的21万元提升至35万元,挽损率同比提升40个百分点。
2024年7月,新店乡一安置小区内电缆线被盗,王楠赶赴现场看到的是一栋共2个单元的33层住宅楼,因电缆线缺失楼内没有电力供应需步行前往各层进行勘验。王楠挽起衣袖,背着相机扛起勘查箱、勘查灯等设备就上了楼。王楠根据已掌握的信息对每层楼的配电室进行全方位的细致勘查,提取痕迹物证。历时两天,王楠终于完成了案发现场全部勘查工作,在她的努力下,不仅找到了嫌疑人剥下的电缆线外皮,还在电缆线外包裹物上提取到了清晰有效的灰尘指纹,经检验比对,确定嫌疑人为具有盗窃前科的艾某。艾某最终在强有力的证据面前认罪伏法,供述其先后多次流窜作案的犯罪事实,查获被盗电缆线500余斤,查获销赃窝点2处,并依法对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2名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实现了“盗销”全链条打击。
从警14年来,王楠从最基础的拍照、绘图、制作现场勘查笔录等一步步学起,将传统痕迹检验技术与现代科技手段深度融合。在不同案件中,王楠总结了入室盗窃发案规律、盗窃三车案件发案区域特点、高效物证提取检验办法等,为疑难案件的侦破提供技术思路。
王楠的工作,没有抓捕追逃的紧张激烈,也没有审讯侦查的斗智斗勇,她日复一日地出入在形形色色的犯罪现场,埋头于枯燥的实验室,无声地破译一个个犯罪密码,为逝者昭雪、令罪者归案,展示着新时期的幕后英雄本色。
来源:平安南阳
责任编辑:时天骄